航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等内陆水域中可以供船舶通航的通道,以及内海、领海中经建设、养护可以供船舶通航的通道。航道包括通航建筑物、航道整治建筑物和航标等航道设施;航道法出台前,航道的定义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江河、湖泊、运河内船舶、排筏可以通航的水域。两者有一个明显的区别,一个是通道;一个是水域。概念不同,含义不同,折射出来我们养护航道的责任也有不同。这就涉及一个航道保护范围的概念。今后,我们的工作更多是在航道保护范围内进行,而航道保护范围的划定正是当下及今后几年内的重点工作。
航道工作任重道远,那么航道的前世今生又是如何的呢?且听一一道来。
一、柳州航道养护中心风雨65年
(一)柳州航道养护中心的由来
1956年1月4日,柳州航道工程区正式挂牌,隶属珠江航运管理局领导,办公地址设在柳江路69号(今小南路下坡处)。韩同义任柳州航道工程区主任兼红水河工程大队长,刘连江任副主任。这是柳州航道养护中心的由来。自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柳州市民口头上对本单位多以“航道工区”的简称来称呼。
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单位的名称、隶属关系等不断变化,施工队、造船厂等相继建立,但航道人对航道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不变;对航道的精心养护更不变。
1989年10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航道工程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航道管理处”,对外增设“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航务工程处”。
2008年1月30日,柳州航道管理处更名为柳州航道管理局。
2019年,柳州航道管理局更名为柳州航道养护中心。
(二)改革开放后的柳江航运起伏及航道航标发展历程
1.八十年代
柳州作为工业城市,货物运输需求较旺盛,航运业得到稳步发展,特别是以柳州市航运总公司为代表,其拥有的船舶种类较多,包括拖带船队、港澳航线船舶、飞跃客船等等,航运一片红火。
在这个期间,辖区航道等级偏低,为Ⅴ至Ⅵ级航道,维护水深1.5米以内。我们用煤油灯作为航标灯,人划艇作为巡航交通工具,工作效率较低。
2.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前期,我们也对辖区滩险进行了适当整治,特别是开展了柳黔江重点滩险整治工程,进一步改善了航道条件。航标巡航船舶进入机械化;航标灯进入发光二极管阶段,铁质灯艇代替了原来的竹木标,电器航标灯代替了过去的煤油航标灯,航道养护水平进一步提升。
航道站房等养护设施迎来了建设高潮,各航道站基本建设了每套面积约为6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进一步改善了基层工人的居住条件。
水运行业也迎来了高潮,当时,柳州航区的社会船舶达2000多艘,特别是港澳航线的船舶进入高光时刻。水运一片红火。
九十年代中期,国家经济形势变化剧烈,国企出现倒闭潮,,水运事业从巅峰急剧下降,航运业也在挣扎着谋求出路。航道事业也在痛苦中前行,如:经费不足,只能通过承接工程、开办生活服务公司、分中心试点企业化管理模式探索等多种方式来弥补。
3.千禧年至今
千禧年之后,航道人事在变化,领导层经历了调整。新的领导层通过提供集资建房,加快福利调整步伐,在承接工程项目和利益分配机制方面进行有效探索等各种措施,进一步稳定队伍,留住人才,促进航道事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航运业也在稳步复苏。柳钢的钢材及其他衍生品、柳化的化肥、柳州锌品厂的锌锭、鱼峰水泥厂的水泥及各糖厂的白糖等多种货物需通过水路运输。贵州省、合山市的煤炭等大宗货物也通过水路进行运输。
航道建设也在发展。西南出海水运通道中线工程乐滩至石龙三江口开工建设,进一步削弱红水河上各滩王对航运的影响。随着2007年12月桥巩船闸试通航,原来红水河上较多的滩王淹于水下,航道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反观融、柳江,随着红花、大埔、古项、浮石枢纽的相继建成,融柳江的航道条件也进一步改善,特别是柳州至红花枢纽段,水深良好。但枯水期,柳江的来水量少,柳江红花至石龙三江口段航道常出现水深不足现像,制约了货物通过柳州港口下水运输至粤港澳一带。2010年,柳江四级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设计航道尺度为2.0×40×330米(水深×宽度×弯曲半径),全长101.2公里,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和柳州市各出资一半。自此,我们辖区有了国家高等级航道。
随着经济的发展,航运需求也进一步释放,柳江二级航道建设也水到渠成。其中,2015年,柳江二级航道新圩至红花枢纽段建成,投入试运行。
航标养护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太阳能板、LED航标灯、镉镍电池、PE航标等投入应用。航标养护技术稳步发展。
二、当前柳州航道现状
柳州航道养护中心现有16个航道站,管辖融江、柳江、黔江及红水河航道,航道里程总计658.9公里;管理航标778座。辖区航道等级如下:
1.融江:麻石枢纽至凤山三江口156.8km,航道等级Ⅵ级,航道维护尺度为1m×15m×180m(水深×航宽×弯曲半径,下同);
2.柳江:凤山三江口至石龙三江口202.8km,其中:凤山三江口至新圩29.2 km航道等级Ⅴ级,航道维护尺度为1.5m×30m×270m,新圩至红花枢纽72.4km航道等级Ⅱ级,航道维护尺度为3.5m×80m×550m,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101.2km航道等级Ⅳ级,航道维护尺度为2m×40m×330m;
3.黔江:石龙三江口至桂平三江口124.2km,航道等级Ⅴ级,航道维护尺度为1.6m×22m×270m;
4.红水河:乐滩电站至石龙三江口175.1km,其中乐滩枢纽至桥巩枢纽段75.4km航道等级Ⅳ级,航道维护尺度为2.5m×50m×330m,桥巩枢纽至石龙三江口99.7km航道等级Ⅴ级,航道维护尺度为1.6m×22m×260m。
明年,都柳江(省界至老堡口)和融江(老堡口至麻石枢纽)共109.9公里;红水河(曹渡河口至乐滩枢纽)374.8公里,合计484.7公里的航道纳入我中心管辖。我中心管辖的航道里程将达到1143.6公里,任重道远。
三、我区水运交通的发展格局
以广东和香港的一些规划为例说明问题。十四五期间,广东省交通规划投资达2万亿元;香港规划建设北部都会区,其建设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将建成能容纳250万人的都市。可见,强劲的基建规划,对砂石、水泥、其他建材等大宗货物的需求必然旺盛。由于广东经济发展强度大,环保承载能力增加量较弱,因此,急需广西等邻省提供充足的砂石、水泥、其他建材等。根据来宾市碳酸钙产业规划,该市碳酸钙产业达产后,将有约3亿吨需向外运输,其中通过水路运输的达7成,即约有2亿吨碳酸钙产业的货物通过水路运输。可见,广西可依托受益于珠江水系的航运便捷性,充分利用水路运输成本低、运量大、具备价格竞争的优势,将大宗货物运往粤港澳地区。
根据相关规划,广西水运规划水平年货运量约为5亿吨,其中,受长洲枢纽船闸通过能力的限制,即使长洲5、6线船闸建成,其通过能力也约为3亿吨,余下的2亿吨如何消化呢,平陆运河便应运而生,其总投资约为680亿元。平陆运河建成后,南宁经平陆运河由钦州港出海里程仅291公里,比经广东出海缩短560多公里。
除了平陆运河,我区对水运发展的规划和发展正进入高峰期。
(一)力争2~3年,缓解现阶段西江航运干线、柳黔江滞航问题。
1.西江航运干线:力争2022年建成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等工程。
2.右江:2022年建成右江航道整治工程(两省界~百色)。
3.红水河:2023年建成来宾至桂平2000吨级航道工程。
4.柳江:2022年前开工建设柳江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Ⅱ级航道工程,力争2025年建成。2022年柳江红花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建成通航。
5.翻坝工程:2022年建成大藤峡水利枢纽翻坝工程。
(二)到2025年,“一干七支”(西江干流、左江、右江、红水河、柳黔江、绣江、桂江、贺江)重要航道、通航建筑物全部开工,高等级航道网络基本形成,力争湘桂运河前期工作全部完成;研究推动重点港区集疏运通道建设。
1.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2022年开工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2028年建成通航。
2.湘桂运河: “十四五”期,力争湘桂运河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具备开工条件,“十五五”期开工建设,尽快建成通航。
3.西江航运干线:2023年开工建设西江航运干线南宁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工程,力争2025年建成通航。
2023年开工建设长洲水利枢纽五线船闸;择机开展长洲水利枢纽一二线船闸改扩建工程及西津水利枢纽三线船闸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十五五”期间开工建设。
4.红水河:“十四五”期,稳步推进红水河(蔗香两江口至来宾)航道提级前期工作;启动红水河(来宾以下)Ⅰ级航道前期研究工作,争取“十五五”期开工建设。
力争“十四五”期,建成龙滩水电站通航建筑物工程;力争2023年开工建设岩滩过船设施改造工程、大化船闸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乐滩水电站船闸改扩建、桥巩水电站船闸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十五五”期开工建设。
5.融江—柳黔江:力争到2025年,建成都柳江—融江(省界至柳州)航道;择机推进柳江(柳州以下)、黔江Ⅰ级航道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十五五”期开工建设。
“十四五”期,建成都柳江洋溪水利枢纽工程、梅林航电枢纽工程主体部分;力争开工大藤峡二线三线船闸、融江麻石等7个船闸,“十五五”期全部建成。
(三)智慧水运建设
利用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北斗系统等高科技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线,推动水运“新基建”。建设智慧港口,全面推进数字化航道建设。
1.西江黄金水道智慧船闸示范工程。“十四五”期,重点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运营,开展西江水系枢纽船闸联合调度系统平台示范,以渐进方式推进船闸运管模式改革,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智慧船闸示范工程。
2.智慧运河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示范工程。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开展基于BIM+GIS+IOT的智慧运河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示范工程,实现西江干线—平陆运河网状联合调度,打造国内首个“数字孪生”运河工程,赋能智慧航运建设,率先实现大型运河生命周期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四)绿色水运建设
加强港口岸线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持续深入推进水运设施生态保护和修复、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水域行业环境影响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与监管,促进岸电设施常态化使用,推进水运绿色发展。
1.生态航道建设工程。重点实施西江、平陆运河生态航道建设工程,推进生态护岸、人工鱼巢等工程建设,以及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技术应用,全面开展港口陆域、水域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
2.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推广应用西江航运干线LNG动力船舶。
3.促进岸电设施常态化使用。
4.深入推进港口船舶污染防治。
(五)集疏运系统建设(铁路、公路)和旅游航道建设
(六)2035年前,“一干七支”航道、通航建筑物全部完工;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湘桂运河江海联运、水系沟通的功能充分发挥,全面形成骨干航道网为支撑、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叶脉状水运网络。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全面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水运体系。